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刷新赛会纪录
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,金色的阳光洒在长安街上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今日上午7时30分正式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齐聚天安门广场,共同参与这场备受瞩目的体育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以2小时05分38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刷新了北京马拉松的赛会纪录,中国选手张伟以2小时12分45秒获得国内男子组第一名,展现了本土选手的强劲实力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全民参与热情高涨
本届北京马拉松赛是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全规模回归,报名人数突破16万,最终通过抽签选出3万名参赛者,其中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选手和业余跑者,赛事分为全程马拉松(42.195公里)、半程马拉松(21.0975公里)和健康跑(5公里)三个组别,满足了不同水平跑者的需求。
起点设在天安门广场,赛道途经东长安街、奥林匹克公园、鸟巢和水立方等北京地标建筑,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,沿途数十万市民自发为选手加油助威,展现了北京作为“双奥之城”的体育热情,赛事组委会还特别设置了多个音乐加油站和啦啦队表演点,为选手们提供精神支持。
埃塞俄比亚选手表现抢眼,中国选手突破自我
男子组比赛中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从起跑阶段就展现出强大的统治力,全程保持领先,最终以2小时05分38秒的成绩冲过终点,打破了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在2019年创造的2小时07分06秒的赛会纪录,赛后,莱盖塞激动地表示:“北京的氛围太棒了,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巨大的动力,这条赛道非常快,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创造历史。”
女子组冠军同样由埃塞俄比亚选手获得,阿贝贝·特斯法耶以2小时22分15秒的成绩夺冠,中国选手李玲以2小时28分40秒的成绩获得女子组第四名,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,她在赛后采访中表示:“今天的状态很好,虽然没能站上领奖台,但能在主场跑出PB(个人最佳),我已经非常满意。”
科技赋能赛事,保障选手安全
本届赛事在组织和服务方面全面升级,引入了多项科技手段,所有选手的参赛包内均配备了智能芯片,实时监测心率、配速等数据,并通过5G网络传输至指挥中心,确保组委会能够及时掌握选手身体状况,赛道沿线设置了20个医疗点和50辆救护车,配备了AED除颤仪和专业医护人员,为选手安全保驾护航。
赛事还特别关注环保问题,所有补给站的纸杯和包装均采用可降解材料,并在终点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站,组委会表示,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推动绿色马拉松的理念。
业余跑者展现马拉松精神
除了精英选手的精彩表现,业余跑者同样是赛场上的主角,来自上海的65岁跑者王建国以4小时30分完成了全程马拉松,这是他第10次参加北马,他笑着说:“跑步让我年轻,只要身体允许,我会一直跑下去。”多名视障选手在陪跑员的协助下完成了比赛,展现了马拉松运动的包容性与挑战精神。
赛事经济效应显著,推动体育产业发展
北京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,更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,据统计,赛事期间北京的酒店、餐饮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%,多家运动品牌在赛道周边设立了展位,推出限量款跑鞋和装备,吸引了大量跑者购买。
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:“北京马拉松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,未来我们将继续提升赛事品质,吸引更多国际顶尖选手参与,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。”
随着最后一名选手在关门时间内抵达终点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下帷幕,这场赛事不仅见证了速度与激情的碰撞,更传递了坚持与拼搏的体育精神,明年的北马,我们再见!